2012年6月24日星期日

正说太极十三势

正说太极十三势
(丹道真经站内撰文)
根据太极拳原理创造太极十三势,者先是从先天八卦图中八个卦的本性入手,在八卦中,每一卦都由阴爻和阳爻组成,在拳路中,阴表示柔劲,阳表示刚劲。因此,八卦可以指示拳路的刚柔之性,这样就能做到知已知彼,由五行学理论找出八卦中每一卦的五行属性,这样,知道自己拳劲和敌人拳劲的八卦属性,也就知道其五行属性,于是就可以按生克之理找出克敌之由八卦指示的拳劲,以此来制敌,就能做到百战百胜。
由易学理论和五行理论知,八卦的五行属性如下:乾、兑属金;坤、艮属土;震、巽属木;坎属水;离属火。因此由八卦的阴阳性质和五行属性就可以确定出八卦八法。
由五行学理论可知,五行所居的方位为前后左右中,因此五行可以指示拳路的方位,而五行又都具有其本性,即金性从革,木性曲直,水性润下,火性燃上,土性敦阜。由这五行可喻示出格斗中对敌的策略,即从方位、步法和策略上,知道敌人的五行属性后,按相克的属性用对应的步法和策略来制敌,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这样就有了五行五步。
有了八法五步,就能够保证从劲路上、手法上、步法上和策略上都克制敌人,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下面,进一步说明八卦,五行与太极十三势的对应关系:
乾卦,是先天卦中的天卦,位居上方,(正南)。其初、二、三爻都是阳爻,因此也是老阳卦和纯阳卦,表示纯刚而无柔,由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应为八法之首,也是技击中最能显示先天之劲──刚劲的技法。由太极理论可知;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化。因此也可得出:刚不离柔、柔不离刚、刚柔互化。故这一技法中的纯刚不是离开柔而独立存在的,而是由柔化而来的,也就是说这一刚劲是在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刚,即“积柔成刚”。是一种韧性的纯刚之劲。这也合于先天八卦图中乾不能自生而生于坤之理。
由于乾属金,故这一技法也属金可克木,金为五行中最为坚固,另外乾又象征冰,水柔而冰刚,也是积柔成刚的代表。这一技法用于进攻具有坚韧难防之效,而用于防守具有坚不可摧之能。木最为僵硬,金可克之。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名命为掤(通冰),即是十三势中“掤”这一技法。
坤卦,是先天卦中的地卦,位居下方(正北),其初、二、三爻都是阴爻,因此也是老阴卦和纯阴卦,表示纯柔而无刚。由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为八法之母,也是最能显示技击中后天之劲──柔劲的技法。同理,这一技击中的纯柔也不能离开刚而独立存在,它也是包含着刚性的柔,也就是说柔而不离刚,即“刚复归柔”,是一种韧性的柔,这也合于先天八卦图中坤不能自生而生于乾之理。
由于坤属土,故这一技法也属土可克水。土为万物之根,可容万物,水势洪大,有刚有柔,而土可吸水,可挡水势。在技击上作化解,坤又象征顺从。故用这一技法御敌可顺化敌劲而挡其势。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名命为按(有依照,顺从之意),即是十三势中“按”这一技法。
离卦,是先天卦中的子卦,位居左方(正东)。其初、三爻为阳爻,二爻为阴爻,两阳夹一阴,表示内柔而外刚,柔入于刚。故有“以柔克刚”之意,由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是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技法。
由于离属火,故这一技法也属火可克金,火燃上而势急,金即刚法,而离卦有丽(附着)的意思,故用这一技法破敌之刚法,附着于其体,技击上称之为粘劲,以刚柔相济之劲破敌,则敌势急去矣。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捋(履为六十四卦之一,有以柔克刚之意)。即是十三势中“捋”这一技法。
坎卦,是先天卦中的子卦,位居右方(正西),其初,三爻为阴爻,二爻为阳爻,两阴夹一阳,表示外柔内刚,柔中藏刚,有“棉里藏针”之意,由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是柔中有刚外柔内刚的技法。
由于坎属水,故这一技法也属水可克火,水柔中有刚,虽柔而有穿石之能,火即捋法,而坎卦又有行险而不凶之意,技击上即是敌欲我何我则何,终将莫奈我何,故用这一技法破敌之捋法,以外柔之劲就敌意而乘其势,以内刚之劲透敌体而发敌,则有破敌伤敌之效。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挤(排剂,发出之意),即是十三势中“挤”这一技法。
艮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位居右下方(西北)。其初,二爻为阴爻,三爻为阳爻,表示先柔后刚而偏柔,亦有以刚辅柔之意。由这一卦指示的技法是先(手)柔后(手)刚,柔多刚少,以刚辅柔的技法。
由于艮属土,故这一劲法亦属土可克水,取土可填洼之意,水即挤法。艮象征山,靠山而稳。故用这一技法破敌之挤法,则有挡敌势而补已虚之效。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靠(牢靠之意),即是十三势中“靠”这一技法。
震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位居左下方(东北),其初爻为阳爻,二、三爻为阴爻,表示先刚后柔而偏柔,亦有以刚率柔之意。由这一卦指示的技法是先(手)刚后(手)柔而刚少柔多,刚柔相济的技法。
由于震属木,故这一技法亦属木可克土,木入于土,即“以锐刺柔”,土即按、靠法。震卦又象征动,宇宙中之动者莫过于转,有转而有圆,劲走圆而还。故用这一技法破敌之按法,靠法则有以刚率柔,刚引敌发而柔化敌劲,从而转之发还敌劲而达到以锐刺柔破敌之效。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挒(通诊,转之意),即是十三势中“挒”这一技法。
巽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位居右上方(西南)。其初爻为阴爻,二、三爻为阳爻,表示先柔后刚而偏刚,有以柔率刚之意,由这一卦指示的技法是先(手)柔后(手)刚,刚重柔轻,刚柔相济的技法。
由于巽属木,故这技法亦属木可克土。同挒法一样亦取“以锐刺柔”之意,克按法、靠法。巽卦象征风,有无孔不入之性,故巽又为进入。不入焉得!故用这一技法破按法、靠法,则有以柔率刚,柔粘和敌劲而入敌圈之效,刚劲辅出则有破敌伤敌之效。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採(“入取”之意),即是十三势中“採”这一技法。
兑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位居左下方(东南),其初,二爻为阳爻,三爻为阴爻,表示先刚后柔而以柔辅刚之意,由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为先(手)刚后(手)柔,刚重柔轻、刚柔相济的技法。
由于兑属金,故这一技法亦属金可克木,金坚可切木,木即法、挒法。兑卦有毁折之象,毁者,改造也,折,折叠。故用这一技法破敌之法挒法则有之刚钝锐,以强刚制弱刚先刚后柔折臂击敌发敌之效。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肘(臂折叠而得肘),即是十三势中“肘”这一技法。
木,五行之一,为自然物质,其性曲直;曲、弯曲、直、笔直,即木有曲有直。木虽有曲直,但总向一个方向伸进,有绕进之意。由这一行所指示的技法是对敌的步法也是对阵的策略。用这一技法对敌,则避实就虚。有绕进破敌之效。克士行指示的技法。
将这一技法贯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左顾(取左上之意),即是十三势中“左顾”这一技法。
火,五行之一,为一自然现象,其性燃上,上就是进,且火有急之意。这一行所指示的技法为对敌的步法也是对阵时的策略,用这一技法对敌则有急进而以势逼敌急火攻心破敌之效。克金行指示的技法。
将这一技法贯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进(急上之意),即是十三势中“进”这一技法。
土,五行之一,为一自然物质,其性敦阜,敦者,厚也;厚者,实也。阜者,土山也,取固定之意。由这一行所指示的步法为对敌的步法和对阵的策略。用这一技法对敌,则固本守中,有不为敌所动之效。走克水行指示的技法。
将这一技法贯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中定(不动),即是十三势中“中定”这一技法。
金,五行之一,为一自然物质,其性从革,从者,随也,革者,坚韧难破之物也,由这一行指示的技法为对敌的步法和对阵时的策略。用这一技法对敌之坚固难破之势,有虽退而不离其左右之效,有舍已从人退随而泄其势之效。专克木行指示的技法。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右盼(取右下之意),即是十三势中“右盼”之一技法。
水,五行之一,为一自然物质。其性润下,下者,后退者也。这一行指示的技法为对敌的步法和对阵时的策略。用这一技法击敌,进落空,诱敌深入,有穷敌势之效。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退(向下),即是十三势中“退”这一技法。
三、太极拳真意:
八势中掤捋挤按对应先天八卦图中正四方,遵循按克挤,挤克捋,捋克掤的规律,这是八势中的主势。四斜方指示的採挒肘靠与四正方相呼应,而使相克连成一个大圆,周而复始,敌四斜方是四正方不可缺的辅势。
五势按敌进我退,敌退我中定,敌定我绕进,敌绕我相随,敌随我直进的原则,使五势相克,成一小圆,十三势则有一大圆和一小圆,而手法和步法是不能拆开来使用的,必须合起来才能真正用于技击,因此就有了大圆套小圆,这正是无极而太极之理。加上劲路的刚柔相济,就得到太极体。
由于宇宙间没有绝对的直线(如水平线实际上是平行于地球表面的一条弧线),弧线才是宇宙间的根本属性。因此合于天地之理的太极指示的太极拳,它讲究走弧线而不走直线。如无穷大球体上的弧线看起来是直线一样,太极拳也讲究曲中求直。即使十三势这一太极体无限地扩大,使更大空间内的宇宙运动规律和生命现象都包含在这个太极体中,即使之合于更大的天地──宇宙之理。这样,大球体上的弧线看起来就成了直线,我们也就能得到真正的天人合一,而无往不胜,甚至“长生不老”。要扩大这一太极体,只有不断地练习十三势,不断地研究十三势,不断地充实十三势,这就得到了发展的太极拳。因此,太极拳真意就是“天人合一”。
正说太极十三势
以拳中义理去探索,太极拳鼻祖是根据《易学》八卦中的卦画、卦名、卦位、卦象、卦与卦的交错,爻位的变化,观其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存,和一阴一阳谓之道,以及其生生不息、太化流行的运动特征和意义,将其运用和贯穿在拳义、拳理之中,创造出太极拳“十三势”。去明确十三势的整体含义
,这对加深太极拳内涵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去懂得十三势之整体,太极拳先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释名》一文中,从宏观上为后来的太极拳者道明了十三势之词整体内容。“释名”曰: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 、捋、挤、按、採 、挒 、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 、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採 、挒 、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乃八卦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乃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王宗岳先生明确地阐述了十三势的整体内容,使拳法、拳理、结构与运行框架相统一。太极拳的八门(八劲),五步为拳之结构、内容;八卦、五行方位是拳的运行框架,这个框架,可谓其十三势之源头,上下必须统一。有框架而无内容,这个框架是空的;而有内容失去了框架,那么这个内容就无定向。因其失去源头(八卦、五行之源),十三势之称就成了附会之词。只有以上述二个方面相互结合才可达名符其实的十三势内容。本文只是以"释名"中所述的十三势而言,至于“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动心解……在十三势一词后面另加别词的论著,应另作别论。
“十三势”,顾名思义就以八、五相加而成十三,太极拳八门(八劲)五步即成十三;八卦、五行合成十三,上下两者个相合,称为十三势。十三势论其要求,原则上还需八门、五步与八卦、五行相对应,而不可正隅不分。以下简述如何对应:
太极八劲,有四正劲与四隅劲之分,四正劲要与四正卦位相应,四隅劲要与四斜角卦位相对应,五步与五行相对应,原则上要与对号入位。先以四正劲而言,掤 、捋、挤、按属于四正劲,它要与四正卦位的坎(北)、离(南)、震(东)、兑(西)去对应;採 、挒 、肘、靠的四隅劲,要与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的四斜角相对应;五步的进、退、顾、盼、定与金(西)、木(东)、水(北)、火(南)、土(中)相对应。一一对应是“十三势”的特征。要是不结合八卦五行,只持一端,仅以手法去讲“十三势”,这只是认识了“十三势”的一半。因“十三势”之词来源于八卦五行,失去了源头,弃根重枝,舍本求末,这个一半还难以对号。
在这里,太极拳、“十三势”,两者是同义词。既可叫太极拳,又可称“十三势”。这“十三势”之称是来源于《易学》里的八卦(即后天八卦)和阴阳学说中的五行,八卦有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分,先天八卦即伏羲八卦;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十三势"说其是文王八卦,何以见得。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两者的卦画、卦名相同,但其卦位就不同了。先天八卦朝南为乾卦、朝北为坤卦;而后天八卦朝南叫离卦、朝北为坎卦。八个卦位各异。根据王宗岳的《太极拳释名》的卦位标志:离卦是向南,坎卦是向北,以卦名定位。以此论证,所以说“十三势”的源头是来自文王八卦,即《周易》八卦。
五步要与五行相对应,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的五步,要与金、木、水、火、土的固定位置相结合,在练习中脚下的五步,尽可能去走全五行位置,那怕是一次也好,这也是“十三势”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清代杨氏传抄老谱》,在八门五步提到五行与五步时曰:“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踏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于自然”,上述是杨式太极祖师所传,后来之人不得不守此规矩。
练太极拳要守住二个方面的规矩:一要继承传统,这个传统应该是有文字依据,并不是无论据的自造。特别“十三势”,它是八五相加,是太极拳的总框架。不守住总框架,就意味着失去规矩。二是在练习中要讲究生理运动规律,使拳理与生理相结合,以致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在守住这两点的前提下再去发挥各自的技能。
太极拳锻炼,对十三势的完整理解是至关重要。认识“十三势”整体含义,对加深太极拳内在探索能广开思路,为深入探索拓展新的天地。为使初学者明确本文所谈正隅卦位的布局和五行位置,笔者为此制作八卦五行图各一幅供参考,内附八卦中的卦画、卦名、卦位、卦象等具体内容,有意者一阅则明。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应抱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对待:不能简单照搬,也不可全盘否定,要去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太极拳先辈为后人创造的太极文化,经过数百年的实践,它是科学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运用古文化的八卦、五行,定出太极拳走架的方位,它能使练拳者拓宽起落开合,阴阳虚实变化的思路。以利于对拳理、拳术、生理和体验拳中的内涵,走劲和攻防关系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达到古为今用,以弘扬太极文化的目的。
走架在结合八卦、五行时,以防在思想上误入歧途,陷进测字算命、看风水视相命、巫术卜卦的迷宫之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