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0日星期日

中度註解太極拳經山右王宗岳

 人說人云的太極拳, 無人可確定它的源頭。 人人都以王宗岳太極拳論作藍本, 但真正跟著藍本內容去練習無一人。 太極被稱之為內家拳, 內功何在?  所有流傳的王宗岳太極拳論注解, 無一人用內功去解釋, 皆因所謂大師們沒有走過內功的沙漠, 所以寫不出!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 已考起很多大師們。 以下內容歷經幾十年的艱苦旅程而得出注解, 只能稱之為中度注解。

太極拳經 山右王宗岳

十三勢論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前進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一抬起手腳要有輕飄飄及靈活感覺, 貫串來自尾閭脊中膻華蓋頭維。外氣要鼓漲而內神要收斂, 形成一收一放.  不能有缺陷凹凸間斷。氣神築基根源在腳, 發動在腿部, 支配在腰, 經頭部再到達手指。由腳到腿到腰,須要用完整一收放氣完成, 才有氣機動及強能量。沒有氣機而得強勢, 身是散亂, 其因由在腰腿還未練好。用意運行上下前後左右的。上下前后左在是喻像球體旋轉的運行模式。如要將人掀起, 先微按下再向上推, 將其重心轉移。神氣要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神氣,處處總有一神氣,全身神氣貫串,無令絲毫間斷。

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


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太極是由無而生成, 有動有靜而不是一潭死水, 太極元素含陰陽。動時陰陽分開, 靜時陰陽重疊, 沒有絲毫偏差, 陰陽伸直時源著曲線走。別人剛猛時我柔軟叫趨走, 我順人勢時叫黏合。別人動作快自己也快, 別人緩慢自己反應也緩隨, 動作變化是萬端, 學理是一樣。熟識陰陽轉換而漸悟才懂得勁, 由懂陰陽勁才能進階到神明級別, 經過長久練習及摸索才明白什么是神勁。

虛靈頂勁,氣沈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金」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沈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辯焉!是為論。

陰氣向上走, 陽氣向下走, 不多不少, 時有時無。左面重便使到左面軽, 右面重便使到右面軽, 高便更高, 低便更低, 前進便越長, 后退便越退; 上述全是陰陽氣機之學, 而非力學。充滿氣狀態時是十分敏感, 別人不會知, 但我可感覺到別人, 無敵來自感應。應用物理學的甚多, 手法不同, 不外乎強欺弱, 快慢之分, 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皆是先天之能力, 全與高級之意氣神學無關。四兩撥千金非用力學而勝人。高龄能禦眾, 快點可做到?  立身在無缺陷的氣場下, 氣態如車輪運轉; 練時那方重便追隨, 陰陽重便出現阻滯。練上幾年也才會有靈活的運用化解功能, 不然被人反制, 皆因陰陽雙重之過, 明白陰陽: 黏合要走, 走即是黏; 有陰無陽, 有陽無陰是不能的, 明白了才知道什麼是勁。懂了后越練越精, 運用自如。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辯焉!是為論。

太極拳解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掤、(手履)、擠、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手履)、擠、按, 即乾、坤、坎、離, 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巽、震、兌、艮, 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此係武當張三丰祖師遺論, 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 不徒作技藝之末也。

八卦指八個方位, 左右前后中間合共十三個方位在旋轉


王宗岳十三勢真貌

http://truthtaichi.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_9.html

十三勢歌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際。 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周身不少滯。 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 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鬆淨氣騰然。 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 入門引路須口授,工夫無息法自修。 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 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遺。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遺嘆惜。

當運行整個十三勢時, 將命意的源頭放在腰際。轉變虛實莫用氣, 因會帶來氣滯。靜中帶微動猶似靜, 準備應對變化難測的對手。任何一勢法則皆用意, 運用起來不費工夫。注意力在腰間, 收意腹內氣便騰。一股力量由尾閭向下走而另一股向上行到頭頂, 滿身關節在松弛狀態。 仔細留心向自動屈伸開合去推究。得到意氣神曲伸的訣只能口傳, 要功力增便要自己去摸索。人人體質不同沒有一個準則, 得來意氣骨肉都聽從神的指命。 簡短百四十字, 意氣神的精萃已公開。 假若不遵從, 到老一頭空。

打手歌

掤履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粘連黏隨不丟頂。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勁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動虛實」也。發勁須沉者鬆淨,專注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氣遍身軀之謂〉。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形如捕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岳,動若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然後極堅硬,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意在護心鏡附近行氣要沈降, 才可收斂能量入骨, 用氣運身, 順其自然而不可勉強,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缓慢而吃力, 有種輕飄飄感覺。意氣須要換得靈活,才有圓活之傷感覺。所謂變動陰陽也, 發勁須沉著鬆淨, 接觸到才放勁。命意源頭在腰際才有立身中正, 支撐八面, 而行氣是走曲線, 減少阻滯。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形如捕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岳,動若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陰收即是陽放,斷而復連。往復須有陰陽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然後極堅硬,懂得內氣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訣)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指令。氣為雲集,腰為五行曲缐能量。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達到细致精密。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歛入,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 ,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神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歛入,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陰動無有不陽動,一陰靜無有不陽靜」。牽動背脊骨來得氣,  斂入脊骨。內固精神 ,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神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球體,腰如車軸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帖子